信息详细内容

字号:   

携手共探包容性能源转型之路 —— 中欧能源转型专家对话圆满落幕

浏览次数: 日期:2024-06-25

                                                                                                              背景

 

为更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共同组织“中欧能源转型专家对话”考察与交流活动,与来自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山东省热电设计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专家,共赴德国鲁尔区、柏林及东部资源型城市霍耶斯韦达(Hoyerswerda)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与来自德国的政府代表、电力企业、智库专家开展座谈与交流,了解德国能源转型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同时,我们邀请了来自波兰使馆、政府、企业、智库代表齐聚柏林,探讨波兰能源转型的现状、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次考察与交流活动,搭建政策制定者、电力企业、行业协会、智库和民间组织的交流平台,一方面分享中国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实践,另一方面了解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波兰电力行业转型的政策机制和创新经验,包括煤电退出和可再生能源消纳,为中欧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简要介绍了此次考察与交流活动的行程与亮点,关于德国、波兰包容性能源转型的经验解读与分析,我们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第一站·鲁尔区 | 回望德国西北部资源型地区五十年来的能源转型历程

“中欧能源转型专家对话”考察与交流活动第一站从已经完成了转型的鲁尔区开始。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曾是煤炭和钢铁的中心,曾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18年12月21日,鲁尔区最后一座煤矿关停,标志着该地区长达两个世纪采矿史的结束。过去五十年,鲁尔区经历了从煤炭矿中心向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的蜕变,成为能源转型和环境治理的良好案例,为资源型地区包容性转型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参访鲁尔区,希望能深入了解其在产业转型、环境治理、绿色能源发展等方面的良好实践,为推动我国资源型地区的包容性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5月26日,参访团抵达德国鲁尔区曾经的工业重镇埃森(Essen),参观了关税同盟煤矿Zeche Zollverein)和在煤矿原址上改建的鲁尔博物馆,了解埃森其在产业转型、大气治理等方面的良好实践,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包容性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5月27日,中国专家团访问了伍珀塔尔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鲁尔区与山东省在包容性能源转型方面的良好实践、挑战与机遇。作为伴随鲁尔区转型的智库,伍珀塔尔研究所自1991年成立以来,一直支持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能源转型。

 

伍珀塔尔研究所国际能源转型研究部联合主任Timon Wehnert介绍了鲁尔工业区退煤的历史与经验。鲁尔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转型,在逐步淘汰煤炭开采及相关产业的同时,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整治环境,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方式,保持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这些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措施,在逐步淘汰煤矿产业期间,该地区的人口几乎保持稳定,从 1957 年到 2009 年,鲁尔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翻了一番,在转型期间仍然保持低速增长。

 

伍珀塔尔研究所产业转型政策研究部联合主任Lukas Hermwille博士基于四个碳密集地区的分析,提出了保障公正有序转型的方法。他表示,目前对于成功的公正有序转型也没有统一标准。但是,我们可以从分配、程序、认知三个维度来定义“不公正”现象。通过纠正现有的“不公正”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新的“不公正”现象,从而尽可能实现公正有序的转型。

 

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徐震、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转型项目主任温华分享了山东省在电力、供热和工业转型方面的良好实践与挑战。

 

                                                                      中国专家与在伍珀塔尔研究所专家合影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第二站 · 柏林| 聚焦欧洲、德国与波兰当下正在性能源转型

本次考察与参访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柏林,聚焦德国与波兰的气候与能源转型路径以及对此的共识与争论。

 

德国能源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多重挑战下,德国分别制定了2035年开始电力供应基实现净零排放、2038年前退出煤电、2045年达成碳中和2050年以后开启负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德国东部 Lausitzer区燃煤电厂退出的时间表,并为受影响地区、企业和社区提供支持,促进包容性转型。

 

5月28日上午,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行动部退煤与结构性转型司副司长Tobias Bihler,以及来自德国企业和智库的代表,与中方专家在柏林就中德脱碳政策、碳市场与转型金融、能源转型目标与方案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实现包容性能源电力转型所需的政策和技术路径。德方专家从政策、市场、替代性能源方面介绍了德国不同利益相关方对能源转型路径的观点以及争论。中方专家介绍了中国煤电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整体情况,并对山东省在这些方面的良好实践与挑战进行了分享 。

波兰是欧洲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煤炭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比61%。近年来,随着欧盟“绿色新政”的实施,波兰面临越来越大的能源转型压力。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下,波兰计划于2030年实现新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1%,2040年将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降至22%,并通过采矿业重组和国家转型政策保证其能源的包容性转型。

5月28日下午,中方专家与来自波兰使馆、政府、企业、智库代表,围绕包容性能源转型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交流。双方专家介绍了两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现状、挑战及机遇。根据预测,波兰需要4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气候中和,每年需要约4%的GD(4000-5000亿欧元)用于能源转型。根据华美银行的一项调查,波兰国内的主流话语并不看好欧盟的绿色新政——有72%的受调查者认为欧盟绿色新政对波兰来说弊大于利。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波兰正积极推动煤炭地区的包容性转型,发展太阳能、海上风电、核能、氢能,并与空气污染治理进行协同。

 

                                                        与德国、波兰专家围绕包容性转型政策进行交流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5月29日,中方专家参访了EnBW电力公司柏林代表处。作为德国唯一一家涵盖发电、输电、供电、供热,是德国唯一一家涵盖整个价值链的电力公司,在欧盟和德国的气候能源政策下,EnBW制定了脱碳转型的计划与路径。参访团还与来自德国能源署(Deutsche Energie-Agentur, DENA)、电力智库可再生能源电网倡议(Renewables Grid Initiative)、德国电力交易公司Trailstone的代表,共同开展座谈会。了解欧洲工业部门去碳化、电网灵活性、以及电力交易的良好实践。

 

                                                                                     在EnBW参访交流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德国电力智库可再生能源电网倡议首席执行官Antonella Bataglinie进行主题演讲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第三站·霍耶斯韦达市 | 从一座刚启动转型的“新城”看德国东部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未来

与鲁尔区不同,东部资源型地区霍耶斯韦达市(Hoyerswerda)刚刚启动其转型进程,其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路径为中国资源型地区提供了另一种参考。该市因丰富的褐煤资源而兴起,曾是东部地区重要的煤炭开采和发电中心。1980年开始,随着煤炭产业的衰退和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的推进,霍耶斯韦达市面临经济衰退和人口萎缩。为应对这些挑战,2019年,霍耶斯韦达市制定了“生活-能源-城市”(Life Energy City)战略。这座城市的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非常重视与中方专家的对话,期待未来有进一步的交流。

 

5月29日下午,霍耶斯韦达市市长Torsten Ruban-Zeh先生接见了参访团,并详细介绍了该市的生活-能源-城市”(Life Energy City)战略,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高新科技和旅游产业、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祉,以吸引人才回流,实现经济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访团还与萨克森州(霍耶斯韦达市所在州)政府代表、霍耶斯韦达市长、政府代表、智库代表共同开展地方层面的供能供热转型政策交流。

 

霍耶斯韦尔达市技术部的Ralf Kaiser博士概述了霍耶斯韦达市在实现集中供热转型的策略。弗劳恩霍夫能源基础设施和地热能源研究所Mario Ragnitz教授强调在实现能源转型过程中发展氢能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使用地热能进行集中供热的良好前景。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介绍了山东省供热的基本情况、供热转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特别强调了煤电供热转型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博士介绍了青岛的能源结构和转型压力,并展示了青岛在天然气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发展、交通领域转型以及海洋碳汇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问答环节中,与会者就德国特别是霍耶斯韦尔达市煤电机组的退出计划、集中供热转型与经济型、融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德国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地区性决策、公共资金使用、市场机制及碳定价、企业补偿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徐震向Hoyerswerda市长Torsten Ruban-Zeh先生赠送礼物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5月30日下午,参访团实地考察了黑泵(Schwarze Pumpe)电厂,深入了解其煤电退出计划及替代方案。根据其计划,2038年前将关闭所有褐煤发电机组。未来,黑泵电厂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部分绿氢发电机组和灵活发电机组,并配套储能设施。

 

                                                                                         参观黑泵电厂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黑泵电厂外观 |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拍摄

 

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十年是各国转型的关键阶段。在为期五天的交流参访中,中欧双方专家加深了对彼此能源电力部门包容性转型的理解和认识,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面对包容性能源转型的挑战与机遇,与会专家均认为中欧专家对话对于互学互鉴、加深互信、共同探索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创新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期待持续开展中欧包容性能源转型的专家对话与互访。

 

关于德国、波兰与中国包容性能源转型的经验与挑战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陆续发布,敬请关注。欢迎各位同仁与我们共同参与包容性能源转型的研究、交流与对话,助力资源型地区的包容性能源转型进程。

 

Baidu
map